环保部:部分地区车用油品超标等问题仍然存在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建设一批小微湿地,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与国家湿地公园。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河四河治理目标全面实现。

环保部:部分地区车用油品超标等问题仍然存在

3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2020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等配套制度。主要污染物和碳减排超额完成目标。去年,广东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66%,比2015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加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高标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试点、近零碳排放示范试点,加快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积极推动抢占低碳技术高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持续领跑沧州全市渤海新区实施环境生态化战略,大气污染整治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多措并举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成为越来越平常的景致。

除批准保留的43家煤炭经营企业外,全区其他130家散煤实际经营网点和煤炭注册单位主体已全部清零。强化水土污防能力建设,投资1587.7万元实施渤海新区(港城区、黄骅新城)土壤、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项目,全面掌握港城区与黄骅新城土壤、地下水现状,为土壤污染治理与区域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加强锅炉综合治理,全区12台每小时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固本强基环境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配强生态环境机构和队伍,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增设11个股级机构,充实调整机构职能,进一步理顺三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批准配备了11名股级干部,选派了3名选调生,全区生态环境机构逐步健全,加强了干部队伍力量。

强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采取无人机及实地踏勘方式对河流及海岸线进行初步摸排,共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发现并封堵15处排污口,目前新区沿海有1处合法入海排污口已按要求进行备案。严查飘洒遗漏现象,2020年共查处散料货物运输车、渣土车密闭不严、飘洒遗漏问题308起,共处罚款6.16万元。

环保部:部分地区车用油品超标等问题仍然存在

加强扬尘治理,建立建筑工地368工作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标准,专门成立防尘办,开展扬尘治理专项检查。加大机械化洒水清扫力度,机扫率达85%以上。新区生态环境分局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表现突出的集体,渤海新区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被河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优秀技术报告。强化城市生活污染防治,投资约2.3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厂一管等重点项目。

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完成雨污分流工程建设。铁腕执法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全力抓好各级环保督察整改,创新执法监管模式。投资1080万元的环保管家项目,对企业实施全天候监管和定期体检,有效提高了企业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目前,已完成所有普查对象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系统核算工作,将普查数据与四经普、耗电大户、执法检查等数据进行比对校核,保障了普查数据质量。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石化、化工、医药等涉VOCs重点企业编制完成一企一策综合整治方案。投资2600万元建成移动监测车及气溶胶激光雷达监测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增强了监管治理能力。

环保部:部分地区车用油品超标等问题仍然存在

超额完成全区1090台重型柴油货车OBD安装联网任务,实际安装联网1103台,位居沧州市前列。圆满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

严禁露天焚烧,持续推进清理荒草行动,从源头控制露天焚烧,全区累计出动约1.9万人次,割荒草约1.3亿平方米。为了净土严格风险管控,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渤海新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上级要求。加强散煤管控,2020年累计完成双代改造任务2902户,累计推广洁净型煤6868.71吨。践行绿色发展,污染减排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投资1288.57万元实施渤海综合治理网格化视频监控项目、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平台项目,有效提升了海洋环境治理能力。着力提高执法效能,建立了全员包企制度,实现港区企业全覆盖监管。

持续开展工业废料废液等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涉危废企业335家,排查发现问题286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同时对所有涉危险废物企业进行登记造册并动态更新,确保涉危险废物企业全部纳入监管。为了蓝天持续精准施治,大气质量持续改善渤海新区坚持以天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为契机,加强散乱污治理,实行拉网式排查,按照先停后治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建设和死灰复燃,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0家,提升改造企业6家,完成率100%,实现了动态清零

6日至7日上午,受偏东风影响,我省北部和东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8日夜间至10日,受东北风影响,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东部以优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经河北省生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会商,2月上旬,河北受弱冷空气影响频繁,扩散条件整体一般,无明显大范围高湿、辐合污染过程。2月4日,受偏南风影响,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他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沿山城市和唐山市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

5日,我省扩散条件一般,北部空气质量优良,沿山城市以良为主,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7日下午至8日,风力较弱,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其中,2月4日至5日、7日至8日,中南部和东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2月2日至3日,扩散条件一般,河北北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东部以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经河北省生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环境气象中心会商,2月上旬,河北受弱冷空气影响频繁,扩散条件整体一般,无明显大范围高湿、辐合污染过程。6日至7日上午,受偏东风影响,我省北部和东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2月4日,受偏南风影响,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他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沿山城市和唐山市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5日,我省扩散条件一般,北部空气质量优良,沿山城市以良为主,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

其中,2月4日至5日、7日至8日,中南部和东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7日下午至8日,风力较弱,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东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

2月2日至3日,扩散条件一般,河北北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东部以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8日夜间至10日,受东北风影响,我省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东部以优良为主,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当今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共识。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占世界能源碳排放总量比重的28.8%,对全球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背景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极大促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和重大行动。同时,他也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超出我国能力或发展水平的绝对量化减排指标[3]。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并为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12月12 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目标,到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1]。

预计至2020 年,中国能源强度可以比2005 年下降约50%,甚至更高,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4]。为此,中国带头于2020年9 月第三次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